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

關於品味

有一天,一位朋友問起:「從你們主觀的角度,怎麼看待品味?」我說:「讓我想想,很快我會回答你的!」
—

1. 品味是種修為。
2. 品味無關價格。
3. 品味無關流行。
4. 品味非富人獨有。
5. 品味從不譁眾取寵。
6. 品味不該具有時效性。
7. 品味是內化的,而非外放的。
8. 品味已超出心靈與視覺的融合。
9. 品味是無形的,好比是氣質一樣。
10. 對某些人來說,品味只是一種共鳴而已。
11. 在物質上,選擇對的、適切的,而非想要的。
12. 品味與商業沒有絕對關係,但與選擇息息相關。
13. 品味不需有形有款,有形有款也不見得叫品味。
14. 流行是暢飲的,而品味是咀嚼的。流行是一時的,品味是雋永的。
15. 品味其實就是生活而已,小至從你的言談與態度開始,到把生活、時間、金錢發揮到淋漓盡致。

—

對於品味的主觀解釋,最少可以是以上 15 點。而哪一點你們也認同相應的呢?




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我們都缺乏著一種成為普通人的信心 


從小,我們被教育著要出人頭地,於是鋪天蓋地的各種學習籠罩了整個童年,我們漸漸成為了一個考試的高手,在這同時,卻也漸漸的成為了生活白癡。

其實一直以來,我們從小就缺乏著一種信心,一種成為普通人的信心。

信心可以來自家長、來自教育,但在當時的教育體制下、家長的觀念裡,出人頭地、出類拔萃才是唯一的出路,你得透過考試的成績證明自己還行,否則連僅存的小小自信都被摧毀殆盡。

有人說:「因為活得空洞,所以終其一生,不斷地追求、找尋。」因為空洞,人們追求著名牌、追求外表、追求著更高的物質生活,因為這會讓你看起來稍微像是個精英份子,或者只是像個樣子。

而探索空洞最根本的原因,也許就是缺少了「成為一個普通人的信心」而已,因為怕被瞧不起、怕被邊緣化,而強迫從原始的自己,變成了另外一個人(或一種人)。

當個普通人,做回原來的自己,其實沒那麼難,只是需要一點信心而已。

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

「記得」的相反詞不是「忘記」,而是... 


我們把青春歲月留給了光圈和快門,到了這個年歲,翻閱照片時才發現,曾經很痛的,已不再感到疼痛;曾經在意的,也不再在意了。

原來,這些回憶教我們的,「記得」的相反詞不是「忘記」,而是「釋然」。

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

一生中最珍貴的資產

每當回到老家,我總會喜歡去吃我們家路口那家肉粽。我跟夫人說:「那家肉粽真是好吃,味道也30多年來從沒變過!」

夫人嚐了一口,皺著眉頭對我說:「根本不好吃啊!」「我看你吃的不是肉粽,而是你的兒時回憶啊!」

這時候我才驚醒,仔細分析自己的心思,到底是肉粽好吃?還是在吃這個肉粽時,把我帶回小學時代那個無憂無慮的我?

這個例子不免讓我想起了,父母、爺爺奶奶總愛聽老歌,明明每年都有幾千幾百首新歌發表,但他們永遠就聽那些歌,聽到連自己都會唱了。

另一個案例就是有些叔叔伯伯們,他們總愛說年輕時的豐功偉業,他們自己也知道早說過了無數次了,但每次聊天,不管什麼話題最後都能繞到他們的豐功偉業上。

回憶就是這麼奇妙,不管過了多久,那段記憶,總能永遠保存在於心中的小宇宙裡,(雖然很極可能隨著年齡添油加醋...)。

仔細想想可以發現,回憶其實是最安全的,當時日子再苦,咱們還是這麼捱過來的,除了可能有點心酸、有點辛苦,但回想起來多數是充滿著成就感的,至少,它不像未來,充滿了許多的不確定性。

如果說每個人一生中最珍貴的資產,我會說就是回憶莫屬了。


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

愛人

那天在書本上看到了一段故事,那一段剛好在描述一對老夫妻之間的感情,故事大意大致上是這樣的:

「有一位老先生每天忙著上班,但對老婆關心呵護備至,每天寫上一封情書傳情達意,也因為所得不高,先生從來沒有帶老婆去旅行,除了一串珍珠項鍊外,也從來沒送過其他的禮物。」編者問到,這樣的愛情,你羨慕嗎?

我們總是以為,「愛」是需要透過一些事情去表現,像是故事中的老先生每天的一封情書一樣,但回歸愛的本質來看,那位老太太不求外在物質,用自己的生命去陪伴與呵護,才是更高層次的愛啊。

或許我們都不夠宏觀的去了解「簡單的愛」的真實含意,以為陪我散散步、偶爾陪我吃飯、旅行、逛街這樣愛已經夠簡單了,但若有一些條件的存在,這樣的愛還單純嗎?

另外,這個故事也啟發了我們,原來最偉大的愛,不是你到底能「給得起什麼」?而是你「能接受什麼」?像是故事中老太太的「認定與委身」他接受了一個什麼都給不起的丈夫一輩子。我想那才是真正的愛吧!

或許了解這個道理之後,我們會知道,浪漫並非全然建立在金錢與物質之上,平凡的浪漫,其實才是最珍貴的。

*這本書 (書名:今日公休) 就在時光的書架上,如果你有興趣,可前往時光閱讀,或直接購買。


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

有一種改變,叫做找回自己。


隨著年紀、歷練的成長,眼界雖然開了,但創造力卻慢慢地消退中,簡單說,我們活得越來越像別人。

透過網路,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工作、羨慕別人可以出國玩、欣賞別人的家庭擺設、別人的生活品味…逐漸的,開始有了一些潛移默化,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像別人,因為照著這樣的模式,可以被羨慕、被欣賞。

其實,這並沒有對錯好壞,因為美的培養,也是需要透過模仿而來,但再不斷模仿之後,要試著停下腳步,問問那個原始的自己在哪?自己追求的目標是什麼?在追求被羨慕嗎?還是初衷的不斷提升呢?

就以時光為例,因為時光地處(應該是)全台中最短的一條街 - 仁愛街,又常常被忽略的一個轉角巷子裡,因此開店的初期,很多朋友給了很多建議,要有盛大開幕、要發傳單、要有閃亮大招牌、還要在網路上下廣告。因為,其他人都這麼做了,我們也應該如此。

但我們一開始就是希望給大家一個寧靜的空間,用來閱讀、用餐、思考、交流,甚至什麼也不做,只是靜下來感受一段時光,因為這樣的出發點,所以我們找了一個連 google maps 也常導航錯誤的地點,但當你真的來到了時光,你絕對能了解我們坐落於此的用意,也因此,我們不能循著別人的模式前進,以免壞了當時的初衷。

我們也衷心期盼,在 2018 年,你的最大改變,就是認識自己,然後找回自己,做自己不難,只是需要一點勇氣與骨氣而已。

最後與大家分享一句話:「為什麼要跟別人一樣?別人已經有人當了」 - Thandie Newton